一、焦慮症是什麼?
當生活中遇到挑戰或威脅時,腎上腺素將會被激發,此時我們也會出現戰鬥與逃跑的生存反應,幫助我們度過當前的危機。
身體這種本能的恐懼感受,幫我們預測即將發生的危險,促使我們在心中預演並做好準備,這樣的焦慮感受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反應,剛剛好的焦慮,讓我們的生活有掌控感,能做好面對各種挑戰的策略;然而,當焦慮過度時就需要正視焦慮帶來的症狀。
身體這種本能的恐懼感受,幫我們預測即將發生的危險,促使我們在心中預演並做好準備,這樣的焦慮感受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反應,剛剛好的焦慮,讓我們的生活有掌控感,能做好面對各種挑戰的策略;然而,當焦慮過度時就需要正視焦慮帶來的症狀。
二、焦慮症的類型
焦慮症係以過度擔憂、憂慮、畏懼為主的症狀,造成影響我們工作與生活的疾病
- 廣泛性焦慮症:對生活全面地感到預期性的擔憂,經常處在高度緊繃的狀態,難以放鬆,損壞我們生活與工作的功能,也容易伴隨睡眠障礙、腸胃不適等自律神經失調的徵狀。
- 恐慌症:恐慌症患者會突然且短期的經歷到強烈的恐懼襲來,一瞬間經歷到嚴重的心悸、發抖、呼吸困難的感受,症狀的強度會在幾分鐘內達到高峰,患者通常感到瀕死的感受。
- 強迫症:強迫症包含了強迫性的「想法」與強迫性的「行為」,患者會經歷到被一種自己不想要且非自願的想法、畫面侵入,比如:怕髒、擔心家電開關是否關閉、東西是否按照某種規則擺放等;強迫性的行為則包含反覆的清潔、反覆的檢查、花大量時間擺放東西、或是在心中重複唸著某些同樣的語句。
- 慮病症:即過份擔心身體狀況,對身體的感覺過度放大及錯誤的解讀,因此經四處就醫,即便醫療檢查顯示正常,患者仍感到不放心。患者可能本身在心理上壓抑著強烈的不安全感,透過對健康的擔憂取代內心的不安,身體某部位的不適感受只是代罪羔羊。

三、焦慮症的治療方法
在治療上,醫師透過評估判斷焦慮的類型,提供對應的療程。一般來說,主要的治療方式包含下列內容:
1. 藥物治療:如抗憂鬱劑、抗焦慮劑,在服用精神科藥物上,通常需4-8週藥物才能逐漸發揮療效,服藥期間須遵循醫師的指示,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,以免效果不彰,如因副作用感到不適,可與主治醫師討論並調整適合的藥物。
2. 心理治療:「身」與「心」是互相關聯的,透過談話治療的方式,在心理師的陪伴下找尋焦慮底下的恐懼成因、非理性的信念、強迫性的期待,學習調節情緒的自我照顧方式。
3. 培養運動與放鬆習慣:運動時大腦會釋放腦內啡,將有助於降低壓力賀爾蒙。在生活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,如規律的作息、冥想、瑜珈、散步等等,並避免攝取過多的咖啡因。
